欢迎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人民日报:浙医二院围绕患者需求改进管理服务——潜心医术创新 彰显医者仁心

来源:2018-08-07 发布时间:2018-08-07 作者:2018-08-07 阅读数:424

      

        到大医院看病,往往人满为患、挂号难、就诊难。然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每天来就诊的病人有1.3万人次,挂号窗口却不见排起长队,就医秩序井然。近年来,浙医二院不断提升管理和现代化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医服务。
  
  加大服务创新,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目前,我院85%的病人是自助完成预约挂号和结算的。包括建档、查询等服务,用智能自助机加手机终端,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看病流程。”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告诉记者,该院建起了全国首个全数据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浙二好医生”,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可实现与其他分院区域内的数据互联互通,以及若干个国家医疗机构信息互认,与23家国际医疗保险公司实现费用直接结算等。
  医院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细致入微的服务创新同样也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医学实际上是‘人学’,医院创新的动力,源自患者的健康需求。”王建安说。
  为此,浙医二院大力推动制度和管理创新。比如,率先开展床位协调、院前准备及日间手术预约一站式管理;首创“三准入、三评估、三随访”的日间手术评估管理体系,日间手术量达1.8万台,其中相当比例是疑难手术;全院每一个病区、每一个门诊楼层均配置标准化的抢救车、除颤仪,医院每位员工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视品质与安全为生命,浙医二院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更加彰显了医者仁心:将院内所有的车位都腾出来让给患者;急诊复苏室角落放着一个恒温箱,上面一格摆放着生理盐水,下面是平整摆放的患者服;在综合ICU病区,每间房都有独立的音响系统,在过节或者病人生日的时候,会响起专属音乐……
  源于临床回归临床,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提升医疗水平
  今年年初,浙医二院第二届创新大赛落幕,共产生6个优胜项目。这些项目均来自临床实践,贴近需求、紧跟前沿。每年一届的创新大赛,所有项目源于临床“痛点”,最终回归临床,为病人带来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2017年底,一对兄弟的母亲罹患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伴有严重类风湿,同时肺部纤维化,生命危在旦夕。兄弟俩带着年迈的母亲来到浙医二院治病,医院瓣膜团队不用一针一线,通过心导管就巧妙地帮她换了心门。
  心脏瓣膜疾病是老年人心衰最主要病因,约1/3重症患者1年内死亡。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方法风险大、病人痛苦多。王建安带领瓣膜团队,经过6年攻关,终于用不开刀的微创方式换上瓣膜——领先开展“经导管(微创)心脏瓣膜置换及修复术(TAVR)”,让高龄、高风险而无法开刀的心脏瓣膜疾病病人“重生”。
  “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能够把一个临床专家的力量几何级放大。”王建安说。通过自主创新,王建安作为主要研究者研发了中国首个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人工瓣膜,且成功上市,又研发了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脏瓣膜。该技术与产品,已经被推广到全国19个省市、32家知名大学医学中心。
  现在浙医二院的58个临床科室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或教育部重点学科就有数十个;急诊创伤的综合救治、复杂白内障的诊治、大肠肿瘤等多学科诊治等都位居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浙医二院以第一负责人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进步奖及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奖项达6项,去年共获得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7年成为全省第一。
  常态化远程诊治,以国际视野接轨国际标准
  持续创新的催化剂是什么?王建安的答案是:借助不断提升的医疗技术、迅速深化的国际合作、全面接轨的国际标准,浙医二院成功迈上国际化道路。
  小男孩乐乐在半岁时,被发现智力和运动发育明显滞后。父母带他走访了全国多家医院,最后辗转来到浙医二院癫痫中心。专家确诊了乐乐的病因,并建议手术。当时低龄婴幼儿的癫痫手术在国内开展得极少。所幸的是,通过浙医二院—UCLA的国际远程会诊系统,专家们对手术方案提出了建议,浙医二院的朱君明医师彻底切除了乐乐的致痫灶。术后一年,乐乐的癫痫发作已完全消失,智力和运动能力也逐渐恢复。目前,浙医二院远程中心已完成国际会诊3000余例,并几乎每周常态化召开多学科研讨会议。
  目前,浙医二院的国际合作已逐步扩展到“项目共研、学科共建、联合培训、人才共享”等方面,最终实现“瞄准一流、资源互补”。医院大力鼓励开放和学习,选派优秀人才出国学习,每月提供生活费和往返机票报销等优厚条件。“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成长得很快。有理想的医生,很难不被吸引。”这是一位年轻医生的心声。
  “我们在对标世界先进标准的过程中,通过持续创新,为患者带来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让世界认可了我们。”王建安说。

2018.08.02 人民日报 06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