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援疆援青援非

青年时报:倾情守护边疆人民的健康

来源:2018-11-26 发布时间:2018-11-26 作者:2018-11-26 阅读数:876

浙医二院援疆团队“组团”支援阿克苏医疗卫生事业 
□时报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阿克苏,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清澈的水”,它在5000公里外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因水得名。 
    一年半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援疆医生,接过医疗援疆的接力棒来到这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开始了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 
    半个月前,26岁的小伙子李浩,因全身多发性骨折和创伤,送进第一师院急诊科。经浙医二院援疆团队的精心救治,现在他已经可以下床走动看看窗外的风景了。 
    被棉花机拖拽 小伙命悬一线 
    “小李,你今天精神状态不错,可以适当地下床活动,不要操之过急,你的身体条件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恢复得也很好,加油!”前天,第一师院脊柱烧伤科援疆专家徐正宽副院长在查房时鼓励道。 
    回想半个月前发生的事,李浩仍心有余悸。 
   11月4日晚上,李浩因一时不慎被棉花机绞住上衣,进而发生拖拽,导致头皮撕脱、额面部损伤流血不止。当时,李浩已经意识不清,被工友紧急送到第一师院急诊科救治。经过完善的头颈胸腹部CT平扫及颈椎和肋骨三维重建提示,李浩左侧额颞顶部、枕顶部头皮软组织损伤严重、全身多处骨折,生命垂危。 
    急诊科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为李浩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让其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并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李浩后因重度多发伤转入急诊科监护病房抢救。 
    李浩命悬一线之际,徐正宽立即组织全院扩大会诊,经神经外科、口腔科、普外科一病区、脊柱烧伤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会诊后,决定为李浩急诊进行“透气撕脱伤清创术+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缝合术”。 
    然而,最要命的是,李浩上颈椎骨折伴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这已经不是瘫不瘫痪的问题,而是直接要命的问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徐正宽说。 
    在李浩急诊手术后的第二天,11月6日上午,徐正宽主刀、汪银魁副主任和赵鹏医生协助,为他采用“全麻下颈椎后路复位植骨融合术+右侧锁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 
    救治与守护 把小伙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手术结束后,被送入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李浩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由于创面较大,术后抗感染治疗成了最为艰巨的任务,死神依然在不远处觊觎着这个年轻的生命。为了守护他,急诊科监护病房专人日夜陪伴,医护人员密切关注他的伤情变化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不断在李浩耳边给予积极的鼓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浩的病情一天天好转。11月9日,李浩被转入脊柱烧伤科普通病房。这个26岁的年轻生命,从昏睡到睁眼,让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为之激动不已。 
    “真的很感谢第一师院的医护人员,感谢援疆专家徐正宽副院长,感谢这里的每一位救我儿子命的人!如此严重的多发伤都能这么快恢复,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看到儿子能重新下地行走,李浩的母亲难掩激动的泪水。 
    在5000公里间 eICU架通生命桥梁 
    10月12日,浙医二院接到来自阿克苏十万火急的救援求助。第一师院急诊ICU有患者病危,救治困难!浙江援疆前线指挥部指示浙医二院作为援疆大后方,要立即不惜一切力量支援,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患者是一位43岁的壮年男性,平素工作强度高,还有烟酒嗜好。在连轴工作两周后,他忽然感到胸闷咳血、还有发热的情况。在第一师院,医生发现患者可能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与此同时,患者血压出现进行性下降,心跳减慢几近停跳。心肺复苏成功后,急诊冠脉造影发现,患者供应心脏的三支冠状动脉均存在病变,其中两支几乎完全闭塞没有血流。支架手术是当务之急,然而,术后患者陷入严重心源性休克合并脓毒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隔着5000公里,一座看不见的生命之桥搭了起来。身在杭州的浙医二院综合ICU主任黄曼,即刻与援疆急诊科专家张裕方通过eICU(电子重症监护室)进行对接,将患者的情况和检验报告、治疗方案等同步传送过来。黄曼分析后,立即指导对方启动血浆置换或DPMAS(双重分子血浆吸附系统)针对肝功能衰竭进行强化治疗。但因为第一师院缺乏进行复杂血液净化技术能力,在杭州的综合ICU医护抢救小分队即刻出发赶赴5000公里外的阿克苏进行实地指导抢救。 
    10月13日早上8点,综合ICU抢救小分队于杭州登上第一班赴阿克苏的飞机,经过近10小时飞行于18点到达阿克苏。来不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小分队就带着行李直奔第一师院,实地查看患者后再次通过远程平台向黄曼主任现场汇报,调整具体的个体化杂合式血液净化方案并沟通确定全部治疗计划。 
    经过5个日夜的抢救,患者终于从多脏器功能衰竭到成功撤离一切脏器支持设备和导管。这一天,他入院一个月来自己喝下了第一口水,第一次拉着自己老父亲的手,用沙哑的声音喊出了“爸爸”。 
    “组团式”援疆 倾心边疆医疗事业 
    “要救命,送一师。”一名经常为救护车开辟抢救绿色通道的阿克苏交警这样说道。 
    一年半前,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张裕方主任医师、骨科师永祥副主任医师以及神经外科陈贤谊主治医师在浙江大学的组织下,作为“组团式”援疆干部(第九批援疆医疗人才)深扎到阿克苏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 
    一年半以来,第一师院急救水平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95%,急诊人次由2万/年人次增加到5万/年人次,创伤急诊的贡献率占比30%。急救水平在阿克苏当地各族百姓中获得绝佳口碑,邻近的和田、喀什地区的患者也经常慕名而来。 
    在深入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浙医二院是浙江援疆最早的医院,先后共派驻10个学科17人次专家分批次支援,并首创全国eICU托管模式。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弘扬“援疆精神”,浙医二院对新疆的医疗支援建设已经从原先的零星选派、单兵作战、输血式援疆,蜕变为现在组团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 
    浙医二院援疆团队成员表示,不管从前、现在,还是未来,浙医二院的医生们将充分发扬“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援疆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像大漠胡杨一样扎根,像天山冰雪一样融入,克服困难,积极投身医疗工作,守护边疆人民的健康。 


2018.11.21 青年时报 第A07版: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