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新青年榜样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85后浙一青年披荆斩棘颂新时代青年赞歌

来源:2019-05-07 发布时间:2019-05-07 作者:2019-05-07 阅读数:367

2019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建工作办公室干事朱娜,受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也正形容朱娜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最终绽放成亮丽花朵,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青年是谁?她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朱娜,85后青年,2006年杭州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她先后在妇科、肝胆外科、肾脏病中心、门诊从事护理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像一阵来自乡间田野的春风,朴实无华、温暖舒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浙大一院迅速成立爱心病房,开展救治工作,组织专员护理,收治地震伤员。朱娜得知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爱心病房护理工作,她不仅在工作上认真细致耐心对待伤患,她的关爱更像是灾后的一缕阳光,照进了伤患伤痛荒芜的心灵。

在爱心病房,时值端午节,朱娜自己掏钱给十余个汶川地震的伤患购买粽子,想给他们温暖的节日气氛,这个举动让伤患们感动不已,在大灾难面前看到了浙大一院医护人性的温暖光环。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朱娜曾碰到一对聋哑患者夫妻,由于交流不便挂错了门诊。朱娜主动上前帮助这对夫妻,不厌其烦,满脸笑容地陪他们看病,耐心用简单的手语交流,还用笔交流谈病情,仔细询问耐心照料。她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病人和蔼可亲以及紧张忙碌的工作过程,让这对夫妻感动不已。后来,这对残疾夫妻把经历告诉了杭州市聋人协会,协会专门送了一封表扬信给医院。“你们身穿一身素洁的白大褂,一顶无华的燕尾帽,在分秒钟播撒温馨。一份关心,一声问候,逸出芬芳与美丽。你们已成圣洁的天使,立在病人心中,你是风景。”

这些温暖的工作细节,呈现出来的是朱娜对护理岗位的热爱。然而,在她身上,还有不为人知的超越年龄的坚强和坚韧,那是守护了二十几年的“秘密”。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秘密……”2017年2月25日,朱娜在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书记论坛”上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襁褓中被抱养、幼年时被歧视、成年后养父车祸致残、养母又罹患癌症……是怎样的信念支撑她走过一道又一道人生之坎,不断挑起命运的重担?朱娜的特殊人生展示了一个普通人面对养育之恩的孝道实践。 

青春不问出身,坚强奋斗才是青春最亮色

     朱娜出生一周后就被养父母抱走了,而奶粉对于那个家庭是奢侈品,她是吃着薄米糊长大的。一开始对这个秘密一无所知的她,总是不停被村里的同龄小伙伴嘲讽欺负,“你是捡来的!你是野孩子!”

“你们胡说,我是爸妈亲生的,你们胡说!”泪水伴着极力的反抗滚滚而下,那时候的她,用自卑、内向和胆怯,守护着心底仅存的一丝尊严。她的童年几乎没有玩伴,家是让她感觉最安全、最安心的地方。她在家里承担了很多家务,洗衣做饭自不用说,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里割草,喂养家畜…她努力做一个懂事乖巧、吃苦耐劳的女儿。

   尽管困惑,但一直努力,她不断成长,品学兼优。在高中,她被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还成为当时全校第一个高中生党员。高中毕业后想读护理学校当一个神圣的白衣天使,因为高二那年,养母突发心肌梗塞,治疗后身体一直不好,干不了体力活。朱娜从那时觉得如果自己读个护理专业,就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大学,朱娜选择了杭州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大学期间她刻苦学习,勤工俭学。2004年元宵节,正在读大二的朱娜从学校打电话给父亲,电话接起却是母亲悲恸的哭泣声,原来她的父亲在送货途中遭遇不测,三轮车与一辆卡车相撞,尽管保住了性命,但右腿废了。看着丧失了劳动力的父亲和憔悴的母亲,朱娜一边流泪一边想“不行!我不能倒下!我得分担起父亲在这个家里的责任!”于是,她更加发奋读书。

    她获得了“综合素质分全年段第一”,并拿到了“国家一等奖学金”,要知道,那笔奖金可以解决她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勤工俭学对于她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养家糊口。

在假期,她去帮小学生辅导作业、去工厂里做雨伞、还去踩人力三轮车。那一年冬天,寒风凛冽,雨水伴着雪花打在脸上,淌进衣领,为了那份微薄的辛苦费,她使出浑身力气,小心翼翼地踩着三轮车,把一个个客人安全送到目的地。遇到翻越拱桥,她只能下车用手拉着车子过桥。她咬着牙,不停地对自己说:加油、加油……

     2006年,作为“省优秀毕业生”,原本可以留校当教师的朱娜选择进入浙大一院工作,因为她认为在医院工作,可以更好地照料年迈的父母。刚参加工作的她尽管收入微薄,但还是省吃俭用,每月往家里寄钱,因为她知道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力的父母比她更需要这一点钱。那些年,虽然艰苦,但心里还是感到幸福的,因为她觉得,自己可以养家了!

2014年12月,她的养母被查出患了胆管细胞癌。经过两次手术、化疗、激光、介入等一系列的积极治疗后,还是摆脱不了“两年的魔咒”。

2016年,养母癌症复发,肿瘤已经发生转移,气急、黄疸、腹胀……每天忍受着阵阵癌痛,靠止痛药来度日。

  这一年,她32岁。她得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住院的母亲,一边照顾孩子和家庭。清晨,她管好年幼的两个孩子上学后,做好早饭送到医院,再赶去上班。中午还要回病房一趟,给虚弱的母亲添几个菜,傍晚下班依旧还要去趟医院。要是遇上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夜里回到家往往已经是11点以后了。虽然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但她总是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不能倒下!如果我倒下了,家里怎么办?”

   2017年3月28日,朱娜养母离世。残疾又固执的老父亲选择独守老家空荡荡的旧屋,整日精神恍惚,夜不能寐。朱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每天早晚电话问候,但牵挂的心依然时时揪着。工作之余,她专程陪养父去看心理医生,长途驱车赶回老家,陪他爬山、喝茶、聊天,用自己的笑靥和温顺,尽力抚平老人的悲痛!

“我始终不相信这些经历是上天对我的最好的安排,但我一直坚信,所有一切都是一种考验,而这些考验一定会让我更加坚强。”在“书记论坛”上,朱娜如是说。

护理转岗党建工作,党建力量直击心灵教人为善

朱娜在“书记论坛”上的发声感染鼓励了很多年轻人,这让朱娜备受鼓舞,她坚持在业余时间撰写《娜娜心语》已百篇,文章中蕴涵的正能量,深深感染和启迪着更多年轻人,已经成为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特色品牌,并于2019年4月26日获得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共享笔记》百优奖。

“朱娜你好,有幸在我最低谷时看到你感人肺腑的故事,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这是朱娜收到的一封来自监狱的感谢信,洋洋洒洒几页纸感谢朱娜身上的正能量感染了他,教化了他,而这位信的主人就是媒体报道过的在狱中捐助20余名贫困生的唐山人赵永明。

“以前,我在护理岗位是用行动帮助人,如今,我发现可以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帮助人,教人为善,积极奋进”。2017年,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结束一年挂职的朱娜有幸到浙大一院党建办公室工作,继续弘扬传播新时代新青年应具有的好品德、好修为。

她还作为浙江团省委“新时代新青年讲习团”成员,带头宣讲党和国家政策,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帮助结对的山区孩子……

2017年5月,朱娜被评为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5月4日,朱娜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2019年4月30日,朱娜作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受邀参加全国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朱娜备受鼓舞地表示,感谢身边的每一位,她的青春不再是灰暗无光,新时代的青年要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