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9-09 发布时间:2020-09-09 作者:2020-09-09 阅读数:626次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2020年9月9日
在昨天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浙江卫生健康系统共有27人被列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对象;8个集体被列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对象;5人被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对象;2个组织被列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对象。
来,一起看看在杭医疗机构中获得全国先进的一些抗疫英雄集体和个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
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供“浙一经验” 贡献“浙一力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最早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省级诊治定点医院和省级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党委组织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坚守浙江抗“疫”主战场、驰援湖北武汉“重灾区”、援助意大利、指导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抗疫,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浙一力量”。
接到作为全省首家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命令后,浙大一院党委第一时间制订工作方案,迅速启动组织动员、人员培训、预案制定、物资储备、空间调整等各项准备工作,仅用时12小时就全面启用之江院区隔离病房、24小时内安全转移所有患者、72小时打造完成省内抗“疫”主战场。1月19日浙大一院确诊杭州市第一例患者后,院内党员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奋战一线,先后有373名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救治,累计收治确诊病例105例,其中收治了全省除温州以外的全部重症、危重症患者,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达75%,且100%治愈,并成功开展全球首两例老年新冠患者肺移植,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感染患者“零漏诊”、危重患者“零死亡”的佳绩。
浙大一院党委切实履行省级专家组组长单位职责,兼顾院内院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抗疫战场,尽管医院本身救治任务十分繁重,仍抽调精干力量援助各地抗疫,先后选派专家赴全省各市会诊疑难病人,组建4支医疗队共152人驰援武汉,派出专家组7人援助意大利。同时,牵头制定浙江省诊疗规范,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多语种手册,向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先后受邀与英国、美国等40余个国家远程连线指导抗疫,为全球抗疫贡献“浙一智慧”,提供“浙一经验”。
面对严峻的疫情大考,浙大一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抗疫之初就发布致全院党员、全院干部等5封公开信,全院2700多名党员听从组织召唤、冲锋在前,有1000余名党员主动请战投身抗疫一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助湖北荆门医疗队
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 做好新冠救治的守门员
2020年2月1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受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指派,按照党中央“一省包一市”紧急决策部署要求,组建浙江省援助湖北荆门医疗队,赴湖北荆门支援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重点帮助荆门市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做好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队共37人,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利民主动请缨,包括了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护理、呼吸治疗科,以及2名省疾控中心成员,全力支援荆门做好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
荆门市发病率是浙江省的16倍,危重症与浙江省几乎持平,没有标准的救治新冠患者的ICU。医疗队立即与荆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商讨,决定由医疗队负责组建新冠ICU,队长刘利民主动提出由医疗队来“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做好新冠救治的守门员”。医疗队仅利用1天时间在普通病房基础上改造起一个符合院感要求的新冠ICU,14日ICU开科,运行仅三天即满员收治,把荆门市当时所有危重型及重型新冠患者按照国家“集中救治”原则统一收治管理。医疗队还通过和杭州邵逸夫医院的定期多学科会诊,整合前方和后方的医疗资源,针对ICU危重型患者具体情况,建立了“一人一方案”的个体化救治策略。
截至3月24日新冠ICU闭舱时,历时46天,医疗队累积收治新冠患者32例,其中危重型27例,重型5例,收治患者使用ECMO支持治疗4人,气管插管14人,无创呼吸机10余人次,6人使用CRRT治疗。治愈危重病人出院23例,治愈出院荆门首例使用ECMO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另有2例成功转交当地继续治疗。帮助荆门保持了连续23天“无新增死亡病例”的湖北省内第一;荆门病亡率从湖北省首位逐渐下降至休舱时的第五位;医护人员“零感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援鄂)
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疫殇来袭,武汉告急 百年名院,责无旁贷
2月14日,浙大二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组建由171名精兵强将组成的重症救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唯一的重症监护室(ICU)。这也是浙江省医疗队中危重病人最集中、病情最危重的一次援助任务。
医疗队由王伟林院长带队,包括医生45人、护士124人、管理及后勤人员9人,其中党员108人,最年轻者为1997年出生,最年长者1963年出生。
抵达武汉后,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病房改造、设备安装、人员调配、流程优化,24小时内将普通骨科病房,改造成拥有40张床位、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ICU;坚持“尽早干预、多学科会诊、六师结合、精细人文管理”等措施,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治愈率,成功救治多名80岁以上危重型病例,其中最高龄者为98岁的我国天文学泰斗韩天芑,整体病死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肿瘤中心ICU休舱后,3月19日,本可返回浙江、与家人团聚的医疗队队员毫不犹豫地再次响应国家调派,奔向新的抗疫战场——武汉协和西院11楼东的重症病区,只因“武汉重症患者、医护同仁需要我们”。
“我不在前线,我要守好大后方”。在党委带领下,浙大二院以最大努力、最实举措,做好前线的技术支持、物资保障、家庭关爱:精心选派精神卫生科主任,第一时间缓解员工和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员工安全”为核心要义,感控流程细之又细,专项培训、专岗监督,自主编写感控口诀,实现全体队员“零感染”;物资保障“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应”;员工关爱“一家一策”“一人一策”,全程专组专人负责,从生活物资采购、防护用品配送,到子女教育、老人就医,到标书撰写指导等,细致入微。
浙江省人民医院
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四次出征驰援武汉 坚守到最后一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作为医院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全省最早援鄂的单位之一,大年初一驰援武汉。医院先后4次共派出205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另有4名医务人员支援浙一之江院区,是全省派出人员最多的单位。
2月4日,副院长何强带领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23名队员出征武汉。医疗队奋战过4家方舱医院,是全国转战过最多方舱医院的医疗队。救援队在国内率先将5G超声机器人应用于方舱医院,主导的“浙江模式”得到了指挥部和业内的高度认可。救援队获得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2月19日,院长葛明华率领由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五家托管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172名队员,作为浙江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医疗队援汉45天,先后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累计经管患者117人,病情好转后转科50人,治愈出院67人,无一人转化为危重症,无一人死亡,是我省最后一批撤离武汉的医疗队。
作为我省援鄂医疗队应急物资保障的唯一基地,医院承担了全省2018位援鄂队员在湖北期间130余万件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保障,为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除夕夜,医院克服重重困难在13个小时内完成141箱、3.5万余件物品的采购、整理、打包和装箱,为我省第一批141名援鄂医疗队员准备出征行装。此外,根据省卫健委要求,医院在极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筹办完成援助意大利的60余万件防护物资,展示大国形象。
记者 金晶 张煜锌 首席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王蕊 方序 王家铃 李文芳 陈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