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援疆援青援非

“不以山海为远” 浙大邵逸夫医院绘就共同富裕“健康蓝图”

来源:2023-11-24 发布时间:2023-11-24 作者:2023-11-24 阅读数:10

从浙江杭州到新疆阿拉尔,近5000公里的距离,来来回回,蔡秀军已经前后跑了四五趟。

这个位于阿克苏地区的年轻城市,是南疆中心枢纽城市,也是连接中亚、中欧的支点城市,地理位置独特。

蔡秀军是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同时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他为何对千里之遥的阿拉尔情有独钟?

阿拉尔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南疆小城,也是浙江对口援助对象。新疆幅员辽阔,不少群众居住在偏远的乡村里,医疗条件匮乏。早在2016年,浙江便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浙大邵逸夫医院踊跃参与其中。

浙江率先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后,对口援疆成了应有之义。在持续多年的医疗援疆过程中,这位颇具探索精神的外科名刀有自己的思考:医疗援疆除了下沉“人财物”外,还可以做点什么?

有着独特基因的浙大邵逸夫医院,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邵医模式”,伴随医院迅速发展脚步,“邵医模式”的“根系”也持续向外延伸,浙西的山区、偏远的海岛,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出于对南疆战略地位的考量,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落地生根,以创新见长的“邵医模式”开始向阿拉尔广袤的戈壁延伸,“环境越艰苦,工作越复杂,就越有意义。”为边疆医疗事业谋发展,蔡秀军和他的医疗团队源源不断扎根于此,为南疆人民“输血”又“造血”,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医疗福祉服务。

一位新疆干部看到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奔波的蔡秀军,更赞扬其是一种十足的大医情怀。

(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全景)

“医”心为民的“邵医模式”

“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有两大亟需解决的短板,一个是教育,一个就是医疗。”蔡秀军说,公立医院要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有所作为,第一件事就是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连续四年稳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行列,就是浙大邵逸夫医院交出的成绩单。而光环之后,则是医院数十年如一日,在为民服务和自我创新上的探索实践。

针对普通民众看病难、看病烦的情况,浙大邵逸夫医院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门诊大厅直通地铁站、全流程自助一体机、“一人一诊室”、智慧医疗云平台等等创新之举,只为更好地服务患者。

“诊疗服务模式的变革满足了老百姓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期待,触手可及的智能化医疗将带来更多的精准和便利,给予患者全新的就医体验。”蔡秀军说。

“让病人不遭罪”也不单是体现在改善医疗环境上,多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期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微创是医院的一面旗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微创外科在国内尚未起步,浙大邵逸夫医院便开始学习并引进国际先进的微创技术和器械设备。

蔡秀军领衔的肝胆胰外科是最早一批系统性开展肝胆胰微创手术的科室。以肝胆胰外科为开端,微创技术也在医院头颈外科、肛肠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各大科室落地生根。同时,机器人手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加速推动微创学科的健全与发展。

目前,医院微创手术占比超过80%,微创肝胆胰手术、下腰痛诊治、辅助生殖、复杂冠心病和房颤诊治等领域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切口更小、伤痛更少、恢复更快”的微创手术让患者实实在在获益。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围绕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浙大邵逸夫医院久久为功,形成了独特的“邵医模式”,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输血又造血”的医疗协作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蔡秀军深以为然,在他看来,医院除了治病救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将好的技术、理念传播给基层医院,让更多人获益。

在推动医疗下沉方面,浙大邵逸夫医院同样不遗余力。

多年来,通过全面托管帮扶、建立专家工作站、实施潜力医师“一对一导师制”、共建“全科医生教共体”等方式,浙大邵逸夫医院全力推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面对基层急救水平弱的现实问题,2021年开始,浙大邵逸夫医院在龙游县医院启动了“医共体+数字急救”预防性急救筛查“村村救”项目。通过推进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打通了“急救最后1公里”,做到早防、早筛、早治。

除此之外,浙大邵逸夫医院采用了多种创新举措帮助基层建设医疗人才队伍,包括率先在省内落实省编县用急诊人才引进模式、派驻急诊专家长期驻点基层,通过高素质急诊人才“手把手”培训基层医生,以此不断提升基层急救水平。

“邵医”的身影遍布全国。以前,在新疆阿拉尔,如果出现了断臂病人,没法在当地进行手术,需乘机转入10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市救治,而这种肢体再植手术黄金时间只有6小时,再加上路途遥远,稍有疏忽就会给患者造成巨大遗憾。

随着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的建设,这样的情况得到改变。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已先后派出30多名医疗专家来到阿拉尔医院并下沉到各科室,通过观念引领、技术传送等多种方式,培养医疗技术人才,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高科技也进一步赋能。主刀医生身在位于杭州的远程手术中心,通过国产微创手术机器人操作台,向阿拉尔医院手术室内机械臂发出手术指令,成功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无延迟传递下沉。

(浙大邵逸夫医院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操作现场)

打造南疆区域医疗高地

“响应援疆政策,不只是单纯的给钱给技术,我们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真正的为新疆发展做点事情。”蔡秀军说。

阿拉尔的地理位置特殊,背靠阿克苏,东接库尔勒,西连喀什,南通和田,北至伊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师市合一”而驻扎南疆腹地维稳戍边的中心城市。

因此,在阿拉尔医院建设的过程中,蔡秀军开创性地提出了“三平”模式,在“平疫”“平急”结合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平战”结合,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阿拉尔医院还有另一重身份,即以微创技术诊治中心、呼吸危重症诊疗中心、肿瘤诊治中心、妇儿急危重症诊疗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作为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阿拉尔医院承担着兵团南疆地区医疗服务中心的重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阿拉尔更将成为南疆东联西出的“桥头堡”。借助这个发展契机,蔡秀军谋划将阿拉尔医院打造为中亚五国提供保障保健服务。在蔡秀军看来,中亚五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伴随阿拉尔医院的深入建设,可以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按照国家‘兴边固疆’的整体布局,浙大邵逸夫医院实现了品牌、管理和技术‘三平移’,推动兵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立见成效,成为立足南疆、面向全疆、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医疗高地。”蔡秀军表示。

(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医护人员深入南疆一线义诊)

让群众在共富路上更有“医”靠,浙大邵逸夫医院始终一以贯之。

明年,这家年轻富有朝气又具备创新精神的医院,即将迈入而立之年,它将继续锚定民生坐标,不断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助力全民健康发展战略,为浙江推进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的医疗力量。

来源:浙江省社建委(共富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