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援疆援青援非

夫妻双双援疆!“能和你携手并进,我非常自豪!”

来源:2024-12-27 发布时间:2024-12-27 作者:2024-12-27 阅读数:10



“赵医生,欢迎回家!”当赵明飞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的同事们热情地对他说道。

从2023年起,赵明飞已经在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了一年半。今年是他第二次援疆,这次,他的妻子徐航娣成为了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援疆专家抵达第一师医院


“工作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怀揣着扎根大地、服务民生的朴素愿望,这对同为医学博士的浙大校友,以“爱人”和“战友”的双重身份,决心为南疆这片土地播撒下优质医疗的“种子”,孕育医疗戍边之花。





“这次,我先来!”


时针拨回到2023年。作为长期排名全国前五的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每年都会选派援疆专家前往第一师医院。那一年,赵明飞主动递交了申请。“我一直有一个援疆的心愿,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当地老百姓。”


赵明飞的决定得到了妻子徐航娣的坚定支持。“这次,你先去。家里没问题,你不要有后顾之忧。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援疆。”徐航娣说。


带着和妻子的默契和医疗援疆的使命,赵明飞力求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第一师医院的医生们。在门诊接诊、病房查房、手术各个阶段,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点、难点和要点,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进行生动直观的带教,不遗余力地帮助当地医生积累临床经验。

赵明飞在第一师医院带教

曾有一位94岁高龄的老太太来到医院求医问诊。赵明飞接诊后,考虑老人肿瘤复发。面对手术各类风险和病人与家属的殷切期盼,赵明飞积极联络浙大二院和第一师医院相关科室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历时三小时,完成了一场指尖上的“舞蹈”,成功切除患者椎管内复发的肿瘤。

“神经外科多是针对脑外伤、脑出血及脑部肿瘤手术治疗的学科,是离死神最近的学科之一,也是一个容易创造奇迹的学科。我要做的,便是让这些奇迹能在第一师医院不断上演。”赵明飞说。

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赵明飞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甚至是第二天早上。“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他常说,医生与病魔战斗,只要患者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赵明飞查看术后病人恢复情况


凭借多年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和冷静的判断,赵明飞带领着科室团队成功完成许多重大手术,进一步带动了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科室的成长与壮大。其中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手术、套筒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脊髓黏连松解术、复合手术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等都是在南疆地区首次开展。


“近年来,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一批又一批的援疆专家对疑难病症给予专业指导,注重传、帮、带,跟着顶尖的神经外科团队学习,对我们提高诊疗水平帮助很大。”神经外科二病区王和功主任介绍。


“赵老师的经验和技术就像是我们手术室里的操作指南。每次我们和他配合开展手术,心里都会特别踏实。他术前考虑周到,手术操作游刃有余,术中突发状况冷静果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俊说。


但在赵明飞心里,自己做的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拓展当地神经外科的手术谱,开展更多新项目、新技术,赵明飞毅然选择第二次奔赴边疆。“另一方面是我爱人也报名了同期援疆,我想和她一起过来,尽可能照顾她。”这是赵明飞心中的大义和柔情。



“我要和你站在一起”


赵明飞与徐航娣既是高中校友又是浙大校友,相爱多年,两人互为依靠。妻子是赵明飞坚定的支持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考上博士那年。家里其他人都不同意我去读博,只有我爱人坚定支持我去读书”。在徐航娣看来,即使工作忙碌,赵明飞也一直很有仪式感。有一年徐航娣生日,正值她在外院下乡,为了一起庆祝生日,赵明飞在手术下台之后,连续驱车200多公里,假装快递员亲自把礼物送到了妻子手中。


相伴至今,两人在医疗援疆这件事上依旧默契十足。“我的姑婆和姑丈是第一代兵团人,他们援疆三十余载,直至退休才返回浙江。我从小在姑丈的讲述中了解到新疆的壮美与神奇,更得知新疆在医疗、教育等方面迫切需要大量人才到边疆建设,就对新疆有着别样的感情。”


徐航娣在第一师医院查房中


赵明飞第一次援疆时,常在电话中与徐航娣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悟。在丈夫一字一句的叙述中,南疆的医疗条件和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徐航娣内心的援疆情。今年,面对中组部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二期)“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机会,徐航娣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援疆是我的心愿,更是责任和使命,我希望像我的家人们一样,为这里的百姓谋求福利,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为了做好援疆准备工作,徐航娣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她参与了疆内多家医院的学术交流活动,力求对新疆的医疗现状有深入了解;在生活上,徐航娣将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她特别提到,“是身边的亲朋好友、邻居,和各级组织部门、浙江大学及附属医院成为我们援疆时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今年11月,徐航娣和第二次援疆的丈夫赵明飞共同正式踏上了前往边疆的征程,这场全新之旅对夫妻俩来说意义非凡却又自然而然。


第二期援疆医生的集体出发照


“我听过徐医生的课,印象十分深刻。来到第一师医院后,徐医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对患者的热情、扎实的专业知识都让我们深受感动。特别期待她能在气管镜介入治疗方面推动我们科室的发展,引领教研水平提升。”第一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廖波说。



未来:既是续章,也是新程


“作为援疆医生,来新疆是为什么,在新疆要干什么,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面对援疆“三问”,赵明飞、徐航娣夫妇有自己的答案。


“希望能继续加强对当地医疗人员的带教,让更多患者能安心、放心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赵明飞说。


徐航娣表示,希望发挥专业特长,一方面,带领科室开展呼吸病学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南疆呼吸疑难罕见病、呼吸危重症、呼吸系统肿瘤的诊治水平;另一方面,助力培养当地的医疗人员,培养呼吸学科临床技术骨干,让先进技术留下来。


齐心协力,共进共行,是夫妻俩的生动写照。问及想对对方说的话,二人不约而同地说:“非常感谢你这些多年的陪伴、支持和包容。能够和你携手并进,为祖国的边疆建设作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与开心。”


援疆事业需要传承。赵明飞和徐航娣不忘叮嘱学弟学妹们:“学医是很辛苦的,但我们要始终把专业所学和服务社会民生福祉联系起来,以仁爱之心尽心尽力解除患者的疾患,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赵明飞还亲切地向学弟学妹们提出小建议,“在大学时期可以培养一两项体育爱好,既能锻炼身体,养成强健的体魄,也能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赵明飞、徐航娣合影


赵明飞、徐航娣夫妇俩的援疆故事,是成百上千浙大“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敢于拼搏、勇于前进、甘于奉献的缩影。自浙江大学2016年援建以来,医院三级手术较援疆前增长42%,四级手术较援疆前增长了近9倍,先后引进并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51项,其中59项技术填补了南疆和阿克苏地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输血不如造血”,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高教授说,“我们通过多年的接力式、组团式援疆,实现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在阿克苏地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同时也是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杠杆。”


第一师医院中组部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二期)“组团式援疆专家合影



从西子湖畔到天山脚下

赵明飞和徐航娣的故事

未完待续

浙江大学“组团式”医疗援疆帮扶的故事

正启新篇




来源:浙江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