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5-03-31 发布时间:2025-03-31 作者:2025-03-31 阅读数:10次
病躯困住生死,
人间难敌无常;
科技如光,
抽丝为刃,
刺破宿命。
3月17日,已是凌晨2点半,丘安江(化名)依然盯着黑漆漆的天花板发呆,脑子清醒且混乱,没有丝毫睡意。查出胰腺长有肿瘤后,他已连续多天这样失眠,胰腺上长肿瘤,他知道手术如果做不好要人命,焦虑万分,无数遍地问自己:该怎么办?
为何丘安江如此焦虑,要从前段时间他身体变化说起。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丘安江从105公斤降至98公斤,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与消瘦,让他警觉身体出了状况。患有多年高血压的他,按当地医院建议检查心脏和肾脏,未发现异常,却意外查出胰腺头颈部有2厘米的肿瘤,并侵犯了主胰管。当地医生鉴于肿瘤切除手术难度极高,建议他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胰腺头颈部肿瘤切除是胰腺外科中难度极高的手术,特殊的解剖位置,周围密集交织的重要血管,剥离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致命大出血。若行胰腺中段切除术(保留胰头和胰尾),需高超的血管分离技术;若扩大切除(联合胰头或胰体尾),则创伤更大……”丘安江看着手机里的疾病介绍,重重地叹了口气。
“你朋友不是说一师医院有个援疆院长,我们去看看么……”丘安江的妻子这句提醒,让丘安江醍醐灌顶。当天一早,丘安江便驱车赶往第一师医院,迅速办理住院。
第一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同普外科一病区医疗团队,第一时间针对丘安江的病情展开手术方案研讨,最终制定出两个手术方案:首选是依据肿瘤位置,施行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全胰头切除术,此方案能最大程度保留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若腹腔镜探入后发现肿瘤实际情况复杂,则启用第二套方案,将肿瘤侵犯的所有脏器一并切除。普外科一病区主任马晗耐心地向丘安江讲解手术方案与风险,丘安江思索后,毅然决定接受手术。
胰腺手术堪称在 “生命禁区” 展开的毫米级冒险。形象点说,如果把胰腺比作手表机芯,其周围布满如机芯齿轮般紧密咬合的血管,操作空间微小如硬币,手术器械纤细似牙签,却要在这局促又不停晃动(因患者呼吸带动脏器移动)的 “机芯缝隙” 里精准 “微雕”,避开血管切除肿瘤,还不能损伤其他重要脏器,难度可想而知。
3月19日晚8时,由马涛院长主刀,科室副主任李永崇、医生阿力木·阿布都热西提协助,开始为患者进行手术。腹腔镜下,胰头深藏腹腔深部,与诸多重要器官、血管紧密相邻,分离粘连时必须精准无误,既要完整切除胰头,又要保护好十二指肠的血供及其他关键管道、血管,每一步操作都考验着医生的技术功底,熟练地分离、切割、止血、缝合,才能在这有限空间里顺利完成手术。历经近5小时的奋战,3月20日凌晨1时,“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全胰头切除术” 顺利完成,这一技术填补了南疆空白。
马涛院长介绍:该手术兼顾功能保留与根治目的,对外科医生技术要求极高。就拿胰头分离与胆总管处理来说,操作务必精细,防止血管损伤,解剖胆总管下段时,还得保留血供,否则术后极易出现胆瘘或狭窄。切除胰头后进行胰肠吻合,手术操作哪怕仅有“毫米”偏差,术后患者都可能陷入胰瘘、胆瘘、肠瘘、出血、感染等诸多并发症困境,一旦发生,处理棘手,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甚至危及生命。
因是微创手术,丘安江恢复迅速,术后2天便能自如下床活动,术后9天顺利拔管出院。令人欣慰的是,术后肿瘤病理结果显示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恶性程度较低。“马院长和马主任每天都会来关心我的恢复情况,看看有没有并发症,他们放心,我也安心。”丘安江满是感激地说道。
第一师医院普外科于1992年开始开展电视腹腔镜手术,到2007年,已开展了7000例。2016年4月,浙江大学六家附属医院对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普外科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均可采用微创的方式开展。
2024年11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马涛,来到第一师医院开启3年的医疗援疆工作。近两周,马涛院长已开展了4台高难度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持续推动第一师医院普外科技术飞跃。通过一台台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让当地医务人员近距离观摩学习到前沿的手术技巧,快速提升实操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疑难患者不出疆就能获得优质、高效的的医疗服务,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和百姓健康福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也为南疆医疗水平稳步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兵团第一师医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