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梦想就在前方 奋进正当其时——浙江大学博士生医疗援疆实践团专题报道

来源:2018-09-01 发布时间:2018-09-01 作者:2018-09-01 阅读数:1560

201810111539247045833082.jpg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根据《浙江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和浙江大学2018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通知要求,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遴选了四位优秀博士生党员组成先遣团,由挂职干部、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蒋桂星老师带队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及调研学习活动。博士先遣团作为浙江大学首次派驻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求是先锋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央治疆方略,在医疗援疆、公共民生、政务服务、大数据研究等领域开展调研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在服务奉献中涵养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为进一步深化“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贡献浙大博士生的智慧和力量。

一、大美新疆  魅力无疆


在飞机上俯瞰边疆大地,实践团的成员都被这广袤的土地所深深吸引。一下飞机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蜿蜒数千里的天山,白雪素裹的山脉在太阳照耀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新疆特有的“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特点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而“疆”字右半部分形象地解释了这一地理形貌。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领导、浙江台州援疆指挥部的领导以及第一师医院的领导和老师的带领和精心安排下,实践团参观了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博物馆以及阿克苏博物馆。西域文化博物馆初建于2002年,是新疆高校文史类研究教学型博物馆之一。通过馆藏石器、铜器、陶器等珍贵历史文物、场景复原、图文资料,成员们全方位地了解了西域人文地理,自然演变,宗教文化,游牧文明,货币变化,并且由于众多少数民族的融合,使其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阿克苏博物馆新馆于2017年下半年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阿克苏地区的旅游及文化资源,展现了新疆地区从先秦时期到新中国解放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使成员们牢记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文化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各民族情感维系紧紧相连。一定要坚决同一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妄图把新疆分割出去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

荒漠之花胡杨静静伫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立定于沙海,根植于戈壁,仿佛一个个倔强的灵魂,无论周遭环境多么恶劣,风云如何变幻,都坚定屹立着望向远方,默默地期待着明天。穿行在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这片广袤的土地相比,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甚至微不足道。而胡杨却以向死而生的精神,挑战自然和命运。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生命姿态。胡杨精神更是一种新疆精神,不屈不挠,持之以恒,是每一个新疆人与生俱来的高尚品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委员、副司令员姚新民在接见实践团时,也鼓励博士团的成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习发扬胡杨精神,不忘初心,坚忍不拔。同时赠胡杨木筷,叮嘱成员们要牢记这一份新疆精神,也定当铭记于心。

二、爱国爱疆  团结担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前,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兵团先辈们脱下军装,拿起生产工具,克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天山南北的两大沙漠边缘,架桥修路,垦荒造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由此诞生。

怀着无比崇高的心情,实践团参观了位于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三五九旅这支英雄模范部队在战争时期就已战功赫赫,解放后扎根于祖国边疆,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三五九旅缔造者之一王震将军对部队的真实写照。“一杆旗一地标”、“劳动竞赛”、“开荒英雄”等动人事迹不断涌现在天山南北,八千湘女上天山,冰峰五姑娘等感人故事陆续上演。从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中,现在仍然能感受到当时先辈们的饱满热情,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博士团成员们都是出生于和平年代的幸福一代,不需要再向先辈们一样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但同样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作为医学博士同样也需要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做出贡献,要清晰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承发扬兵团精神,运用于日常的科研与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两颗明珠交相辉映”这是王震将军对兵团城市的建设构象。2002917日,国务院终于批文,自此共和国在新疆最年轻的城市阿拉尔诞生。由于兵团戍边屯垦的光辉历程,阿拉尔这座城市虽然年轻,但是有着丰厚的军旅和屯垦历史积淀。当下,中央着眼全局又提出兵团向南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阿拉尔作为南疆兵团重要城市,成为重中之重。穿行于城市中,统一整齐的城市规划,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令人印象深刻。洁丽雅新疆生产基地、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蓝波湾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产业化基地也在阿拉尔扎根,塔里木大学医学院筹建有条不紊开展,使城市更显新的活力和气象。这些成绩是兵团精神的底蕴和积淀作为根基的。城市的建设者中也不乏许多兵团二代,继承了父辈们光荣的兵团精神,激励着他们投入到阿拉尔市的生产建设中,也将激励着年轻一代蓬勃向上。

习总书记强调,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要抓住这个总目标,起一个领头作用,其他工作都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展开和推进。这就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阿克苏地区期间实践团有幸全程参加了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极端、反暴力”发声亮剑大会。近年来,“三股势力”曾多次在新疆组织实施了暴力恐怖活动,“三股势力”和“两面人”是影响新疆实现总目标的毒瘤,是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根源,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和“三股势力”和“两面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有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正确决策部署,有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的坚强后盾,一定能取得反恐维稳这场战争的胜利!

三、不忘初心  倾情援疆


援疆博士团的主要社会实践地点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以下简称第一师医院)。本次社会实践工作得到第一师医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一师医院党委书记茶春喜,院长、援疆医疗队队长陈军亲自接待了博士团,并为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内容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

第一师医院建于1950年,具有60多年的光辉历史,同时也是阿克苏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承担着阿克苏和南疆地区300万人口的医疗卫生工作。自2016年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以来,浙江大学从六家附属医院先后选派了两批30名优秀援疆专家对口支援第一师医院。虽然未能与援疆专家面对面交流,但从第一师医院的机关工作人员,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博士实践团成员们可以感受到援疆专家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浓浓的援助情意。医院宣传办的刊物上都是点点滴滴的援疆专家的动人故事。从“传帮带”工作室,到“导师带徒”,从填补医疗技术空白,到组建全新的临床科室,提高了第一师医院的综合实力。在推动第一师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创建、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开展“以院包科”制度,借助浙江大学医学院六家附属医院的学科技术和专家团队综合优势,引入优质医疗资源,精准实施帮扶措施。可以说,跨越万里,将浙江优质的医疗人才、技术、资源输送到第一师医院,辐射到阿克苏地区以及南疆地区。

浙江大学的援疆专家们不仅在临床上兢兢业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更是深入到阿克苏地区人民的生活中,融入到“走亲戚,增感情”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践团也跟随着第一师医院的接亲干部们,真正体验了团场维吾尔族亲戚的生活环境,深深感受到第一师医院的亲戚们的浓浓情意,与亲戚们同吃同住,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的困难。更是利用临床专业知识,救治了亲戚们多年以来的病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第一师医院的老师们身体力行,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孕育各族人民心连心的花朵。援疆专家的感人故事也在第一师广为流传,冯金娥老师出资3万元在医院建立了“烧伤患儿救治基金”,专门帮助贫困患儿完成治疗。何赛男老师不仅成功抢救了她的维吾尔族妹妹布热比依·麦麦提,而且帮助他们筹集医药费,付清家中的欠款。陈正老师创建的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救治了数千名新生儿。在世界早产日,与在新生儿科这个特殊娘家救治过的新生儿宝宝,共度节日。陈正老师情系第一师,申请延长援疆日期,再为第一师医院贡献力量。“天山托峰壮志凌,白水多浪组团行;塔河不忘西湖意,东海长流西域情”短短的文字饱含了援疆专家们对阿克苏这个第二故乡,对第一师医院这个温暖集体的深深情意。在第一师医院的专家宿舍、食堂、病房、办公室,成员们仿佛能看到老师们在第一师医院的身影,穿梭于医院的各个角落,为的是心中那份舍家报国情怀。

四、求是创新  砥砺前行


为了服务“组团式”医疗援疆下阶段的工作,博士团成员们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和“援疆传帮带”两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他们深入兵团医院,如十二团医院、八团医院、五团医院。兵团医院类似于浙江地区的乡镇卫生院,虽然规模不大,但整洁有序,五脏俱全,承担着兵团团场居民的卫生保健工作。在与当地医务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兵团医院面临资源紧张、人员流失、病患就诊率低等困境。如何使兵团医院适应发展需求,发挥自身作用是当前兵团医院面对的挑战。博士团通过走访第一师医院的医务科、院办、医保办、信息科等部门,进一步加深了对第一师医院的认识。虽然作为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但是依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首先是兵团向南发展的要求,使医院尽快发展阿拉尔地区,面临今后如何平衡阿克苏地区和阿拉尔地区两个院区发展问题。其次兵团、地区、市级医保制度的不同使第一师医院病患流失,如何使更多患者来第一师医院就医。此外,医院还需要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希望在援疆专家的带动下,使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提升第一师医院的综合实力。前期的走访调研,让成员们也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和责任。虽然只是简单的调研报告,但这背后的意义却一点不简单,着眼于第一师医院面临的问题,为第一师医院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作为求是学子,同时也作为第一师医院和浙江大学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博士实践团有义务有责任,为浙江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使浙江大学在援疆工作方面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努力提高第一师医院的整体实力。

五、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新疆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我们通过积极参与赴新疆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中央治疆方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重要国家战略的理解,通过认真参与新疆地区卫生系统的服务实践和调研工作能够进一步明确新疆卫生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相对东部沿海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不足以及短板。我们是党培养的博士生,就应该在最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时候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的卫生管理理念带到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明确以后学习的方向和攻坚的重点,这是新时代博士生党员学生走向个人成熟和获得事业发展必须该有的担当和责任。大美新疆,心之所向,神之所往,“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希望有缘能够再次入疆为祖国戍守疆土、再度玉关。

2016级肿瘤生物物理学博士研究生  李夏东

此次赴新疆是我们博士团成员们的第一次新疆之行,秉承浙大求是精神,来到第一师医院。不仅是来感悟荣光,更重要的是为第一师医院的建设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在第一师医院我们为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了微党课的宣讲,分享了自己在医院的心得体验。博士团以自己专科的实践体会为切入点,与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参观了病区,探讨学科经验。尽管只有短短四周时间,但我们的足迹遍布阿克苏、阿拉尔、乃至南疆的角落。难忘新疆壮丽景色,难忘三五九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难忘援疆专家舍家报国,倾情援疆情怀。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新疆社会实践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学业、工作、生活中不断激励我们昂首挺胸,奋发向上。

2017级微创医学博士研究生  岑栋

本次社会实践,是我第一次踏入新疆的土地,我们从中国的最东边来到了最西边,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的版图。阿克苏开阔壮丽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更令人难忘的是第一师医院成员们和当地援疆干部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这短短不到一月中,我们一行四人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大漠胡杨“三千年”蓬勃的生命力、三代军垦人屯垦戍边的生命坚守与热血担当、20年浙大援疆之旅的持之以恒,都在我的生命里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一生难忘,回到浙大,我也会将这些执着、精神和品质带到我所在的支部,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社会实践,我的获益良多,学到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将会是我走出学校,迈向工作岗位过程中的重要一课。但这次社会实践,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这将成为他日我再踏上这片土地的动力。

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郭陆英

在祖国南疆短短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而来到祖国的边疆,更能使我们将个人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提升我们的家国情怀,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 21 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修身立国、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陈尔希蒂

201810111539247101906024.jpg201810111539245720406912.jpg201810111539245555256533.jpg201810111539245431803992.jpg201810111539245386999641.jpg201810111539245127423937.jpg

201810111539245059516976.jpg2018101115392450098898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