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5-04-01 发布时间:2025-04-01 作者:2025-04-01 阅读数:10次
春光正好,千枝新绿映春浓
风拂紫金,穿花蝶舞意无穷
3月31日下午
浙江大学2025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
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00多名研究生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笃行不怠,勇毅前行
隼鹰振翅,长空浩荡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马琰铭院士,校领导朱世强、吴健、黄先海、黄翔峰、朱慧、陈刚、王靖岱、周江洪,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敦和讲席教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代表出席典礼并为学位获得者逐一拨穗。副校长吴健宣读2025年春季研究生学位授予决定,党委副书记朱慧主持典礼。
“这是我到任浙江大学后参加的第一场毕业典礼。这些天我在深入学习浙大的光荣传统,正如我们的校训‘求是创新’,从中国古代哲学的体用关系看,‘求是’是‘体’, 是浙大根本性、内在性、本质性的要求,‘创新’是‘用’,是浙大表现性、功能性、作用性的要求。我个人理解,创新创造是浙大的精魂所在!”
浙江大学校长马琰铭院士向毕业生们致以真挚的祝福,并作题为《创新创造是浙大的精魂》的讲话。他深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这是你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春天”。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用创新创造来给自己、给家人、给社会、给国家、给民族乃至给世界一个响亮回答。
“毕业之际,我想与大家谈谈对浙大精神的体悟,与大家交流,与大家共勉。”马琰铭围绕“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进一步寄语毕业生们:海纳江河,是创新创造的基础,希望大家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打破惯性存在的学科边界和认知边界,悦纳与自己相同、相似的人、事、理念,更要悦纳与自己不同、迥异的人、事、理念;启真厚德,是创新创造的根本,希望大家能够秉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是精神,养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良好品德,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来涵养自己的德性;开物前民,是创新创造的途径,希望大家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知识的宽度和认知的深度,努力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树我邦国,是创新创造的追求,希望同学们坚持服务国家的最高追求,常怀“人民至上”的使命责任,不断磨砺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勇敢探索科技发展的“无人区”和未知世界的奥秘,锻炼准确把握问题核心关键、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用创新创造撑起国家和民族坚挺的脊梁。
1983届化学系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谢作伟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他结合自己求学经历,用“传承”“坚持”“感恩”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祝福与期许。他说,“求是创新”是每一位浙大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能够将推动社会进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传承下去,让“求是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希望大家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能保持这种坚持的勇气,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怕路远;希望大家也能怀着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回报社会,回报母校。
能源工程学院樊建人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作为一名师长、学长,他与大家分享感悟:“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挺膺担当,树立高远志向和奋斗目标,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希望同学们秉承求是创新,善于终身学习,用学习赋能的确定性应对社会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希望同学们坚持长期主义,甘于久久为功。愿每位同学都能心系家国、求是创新、精心耕耘,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毕业生代表、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生卓雨奇回顾了她的求学生涯。她说:“求是园,是我们初心使命的孕育之地,是我们探索精神的培育摇篮,更是我们坚定信念的精神家园。无论各位将去往何方,请记得,我们永远都是在世界的经纬线上标注中国坐标的——浙大人!”
帽穗从右到左
短暂几秒
却又热烈翻涌
定格难忘的奋斗记忆
抚平离愁别绪的惆怅
墨海寻芳我们研思不辍
学途探奥我们勇立潮头
师长的箴言盈满着冀望
行至求是园中
漫观花绽花飞
校园中的光阴悠悠地铺展
编织青春的篇章
拾揽诚挚的情谊
难忘同经一季季朝露与星光
难忘共写这一卷求是之韶华
启真湖水缓缓流淌过四季
收藏了太多欢声与笑语
勾勒出无数并肩的侧影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愿你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用脚步丈量山河
以赤诚对话苍穹
解开属于你的“竺老两问”
续写灿若星河的人生华章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浙江大学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
来源:求是新闻网